万亿美元泡沫越吹越大 人工智能的2025颇具互联网
- 编辑:admin -万亿美元泡沫越吹越大 人工智能的2025颇具互联网
[db:图片]几乎从人工智能(AI)热潮全面爆发的一开始,市场就不断传出警告:当下的投机泡沫可能堪比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,那一轮热潮最终以惊人的崩盘和破产浪潮收场。 科技公司正斥资数千亿美元采购先进芯片、建设数据中心 —— 不仅是为了跟上ChatGPT、Gemini和Claude等聊天机器人使用量的激增,更是为了摩拳擦掌,准备迎接一场经济活动由人向机器转型的更为根本、更具颠覆性的变化。最终的账单可能高达数万亿。融资来源包括风险投资、债务以及近期一些更为非常规、令华尔街侧目的安排。 即便是人工智能的头号拥趸也承认,当下市场偏“泡沫化”,但他们依然坚信这项技术的长期潜力。他们认为,AI有望重塑多个产业、治愈疾病,并整体上加快人类的进步。 然而,从未有如此巨量的资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砸向某种技术。尽管AI潜力巨大,但作为能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,它仍多少未经验证。科技行业中那些私底下对“AI革命性潜力”的狂热叙事心存疑虑、或至少尚难看清如何真正变现的高管,可能会觉得别无选择,只能跟上竞争对手的投资步伐,否则就可能在未来的AI市场中被边缘化。
AI有哪些预警信号? ChatGPT开发者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今年1月在白宫与其他高管一道宣布名为“星际之门”(Stargate)的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计划时,这一价码使一些人感到难以置信。此后,其他科技巨头也加快支出步伐。Meta的马克·扎克伯格已承诺在数据中心上投资数千亿美元。不甘示弱的Altman随后表示,他预计OpenAI将在AI基建上花费“数万亿”。 为了给这些项目筹措资金,OpenAI正在走入新的疆域。9月,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宣布,已与OpenAI达成协议,将向其投资最多10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。部分分析师认为,这笔交易提出了一个问题:英伟达是否是在扶持自己的客户,以便后者能继续购买其产品。
首座“星际之门”AI数据中心在德克萨斯州Abilene建设。 这类担忧在本轮热潮中不同程度地伴随英伟达一路前行。英伟达在AI加速器的生产领域占据主导,近年投资了数十家公司,包括AI模型开发商和云计算服务商,其中有的又用这笔资金购买英伟达的高价芯片。而与OpenAI的交易则在规模上大得多。 OpenAI还表示,可能会寻求债务融资,而不是依赖微软和甲骨文等合作伙伴。不同在于,后两者拥有高度稳健、且多年盈利的成熟业务。据The Information报道,OpenAI预计到2029年将累计烧掉1150亿美元的现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