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解读鲍威尔“美股估值相当高”

- 编辑:admin -

如何解读鲍威尔“美股估值相当高”

[db:图片]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周的讲话中,承认美股估值过高,引发小幅回调。但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,必须从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出发。 鲍威尔将于2026年5月卸任美联储主席。面对高通胀和美股泡沫,一向严谨的鲍威尔显然不愿在即将退休之际,因激进的降息政策而留下“后遗症”,被人“秋后算账”。但是,来自外部的压力似乎令他难以招架,特朗普政府频频施压,并安排眼线在美联储内部。因此,这句话看作是“甩锅”更为合适,翻译一下:我已提醒过你们,当前美股存在泡沫风险。我坚持谨慎的货币政策是基于对经济风险的判断。如果市场因过度投机而最终崩溃,我已经提前尽到了告知义务,这个责任我不背。 从历史上来看,美联储主席的发言也并不意味着风险将至。1996年,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提醒过“非理性繁荣”的风险,但互联网泡沫又过了三年才开始破裂,所以当前的美股牛市是否会面临类似的命运,还有待观察。 因此,投资者不必因一次讲话而过度恐慌,但必须警惕周期见顶的信号。由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· 席勒设计的CAPE比率显示,标普500的CAPE比率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40,上次突破正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夜。巴菲特指标(股市市值/GDP)也显示,目前股票的估值约为GDP的2.7倍,是至少自200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“股神”巴菲特本人也已连续11个季度抛售美股。当前美股的高估值,几乎全部源于人工智能。正如Meta CEO扎克伯格所承认,AI泡沫“很有可能”出现。但他们宁愿浪费几千亿,也不愿错过这次浪潮!许多企业对AI的投入更多是出于“FOMO”(害怕错过)心理。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AI是“空中楼阁”。就像互联网一样,AI技术应用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。当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是因为应用规模与资本投入无法匹配,在泡沫破裂的十年后,互联网确实通过社交媒体等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AI泡沫的潜在风险也在于此。 如果AI泡沫最终破裂,AI技术并不会消失,只是从“概念炒作”转向“产业化应用”阶段。所有真正能产生商业价值的AI应用,都需要依赖强大的GPU进行训练和推理。因此,投资的目光应该转移到英伟达、AMD等“铲子公司”,他们在泡沫破裂后更具韧性,更有机会在技术落地阶段继续受益,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资产。$纳斯达克指数期货(nq)$$英伟达(nvda)$$AMD(amd)$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